为进一步增强未成年人学法、守法、用法能力,促进未成年人法制宣教及权益保护常态化,从2012年开始,我市检察机关以“百堂法制课进校园”活动为载体,持续开展送法进校园活动,有力推进了平安校园建设。三年多来,我市青年检察官共为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和市直普通高中讲授法制课271场次,受教育学生超21万人次,营造了浓郁的校园法治文化氛围。
一、加强统筹协调,强化组织保障。一是精心筹备。市检察院出台工作方案,落实市检察机关青联协调市教育局和相关学校,共同商讨、统筹安排具体活动的开展,并以一年为一个教学周期,定期与市教育局联签授课相关文件,确定活动实施方案和细则,下发全市执行。成立由全市40名优秀青年检察官组成的讲师团,并根据教育局、学校的授课需求、反馈意见及两级院的人员变动情况,适时调整充实讲师团成员,确保活动优质高效开展。二是专人负责。落实青联骨干成员专门负责推进具体活动,接受各中职学校和普通高中的授课预约,建立授课台账和课程安排表,联系协调讲师团成员准时授课。三是专项保障。全市两级院在教学设备、业务资料及车辆配送等方面给予全力支持,为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坚强后勤保障。
二、遵循教育规律,打造精品课程。一是突出授课质量。充分发挥未成年人检察工作职能,结合各中职学校的专业设置和青少年学生的身心特点,认真研究授课主题和重点内容,将授课种类划分为“法律基础知识与青少年违法犯罪预防”、“知识产权保护与劳动合同法”等基础性法律宣讲课程和“毒品犯罪、网络犯罪剖析与预防”、“侵财类诈骗犯罪防范”以及“暴力型犯罪发案类型分析与预防”等专题类课程,体现检教双重特色。落实讲师团成员分为若干小组,围绕上述主题课程进行集体备课,并认真编写讲义、制作PPT,同时根据授课情况进行动态调整,确保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和针对性。二是注重经验交流。把办案获得的案例经验与法治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建立课前交流机制,讲师团成员接到学校预约后主动联系学校,了解学生情况和授课需求,寓办案于教育,寓教育于办案,做到检教互促互进、共赢共长。不定期召开讲师团经验交流会,对授课情况及学校反馈进行汇总分析,相互学习借鉴,共同提升授课水平。三是丰富教学形式。根据授课内容要点和学校、学生的需求,讲师团成员采用以案释法、模拟法庭、互动游戏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并借助多媒体开展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听课兴趣,让法律知识入耳、入脑、入心,提升法治宣讲效果。
三、重视宣传教育,营造良好氛围。一是善用新媒体推广。将法治宣教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结合起来,通过汕头检察门户网站和“两微一端”新媒体对授课活动进行宣传推广,形成二次传播甚至多次传播,提高法治宣传的影响力。二是重视全方位宣传。结合“检察官五进”、“检察开放日”和“举报宣传周”等活动推进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通过在各类检务公开活动现场醒目位置悬挂横幅、张贴标语、播放LED现实屏等多种形式,将校园法治宣讲活动主题、时间、内容等进行公告展示,同时,通过发放普法宣传手册、举办法治教育展览、面对面开展法律咨询等方式,在校内进行全方位立体式宣传,不断扩展法治宣讲活动的感染力。三是扩大宣教覆盖面。不把法治宣讲对象局限于学生,主动邀请学校老师、家长一起听课,通过以案释法普及法律知识,明晰学校、老师、学生、家长各自的权利和责任,促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