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市澄海区是全国唯一的“中国玩具礼品之都”,也是世界知名的玩具礼品生产基地和首个国家级玩具礼品出口基地,其中非公经济特别是民营经济在全区经济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已成为澄海经济发展的强大内生动力和重要支撑。近年来,澄海区检察院紧紧围绕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选准切入点和着力点,多措并举,助力非公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细化工作措施,完善服务非公经济工作机制。该院出台《服务民营经济发展十一项举措》,综合发挥打击、预防、监督、教育、保护、服务等职能,平等保护非公企业产权和非公经济人士合法权益,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加强与公安机关和工商、文化等行政管理部门,以及行业协会、企业的沟通协作,充分利用“两法衔接”平台,建立联席会议和案件通报等机制,在信息共享、案件移送、取证标准和案件定性等方面进行协调沟通,形成工作合力。建立办理涉企案件绿色通道,对涉企案件优先办理,最大限度减少办案工作对企业声誉和生产经营的影响。如2015年澄海区某知名上市企业5名质检人员先后收受供货商共40多万元的贿赂,使质次的原料通过验收,给企业带来重大经济损失,为维护该企业合法权益,尽量避免企业声誉受到影响,该院依法对该案快捕、快诉,并做好保密工作,使涉案的5名质检人员和相关的行贿单位依法受到法律的惩处。
二、突出打击重点,护航非公经济创新发展。鉴于辖区玩具礼品生产行业是澄海区第一支柱产业,侵犯企业知识产权案件频发的实际,该院在澄海玩具协会设立全省首个派驻行业协会保护知识产权检察工作联系点,搭建起保护非公企业知识产权的快捷通道,去年还出台《关于为澄海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提供司法保障的工作意见》,提出6个方面共26项举措,为非公企业自主创新发展保驾护航。加大惩治侵犯非公企业商标专用权、专利权、著作权、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犯罪力度,成功办理了一批侵犯商业秘密、假冒注册商标等有影响的大案,近三年来共批捕侵犯企业知识产权犯罪案件45宗69人,起诉76宗138人,涉案金额达7000多万元,努力为非公经济创新发展营造诚信有序的市场环境。如该院在办理阙某辉等人侵犯商业秘密、假冒注册商标案中,通过提前介入引导侦查取证、联席会议等形式,与侦查机关、企业紧切协作,并注重保密工作,在依法惩处涉案人员的同时,避免因办案对非公企业造成二次损害,得到辖区非公企业的好评。
三、优化服务措施,营造平安稳定的经营环境。设立“阳光检务中心”,搭建网上控告、申诉、举报以及派驻基层检察室和行业协会联系点等平台,并聘任行业协会和部分企业负责人为联络员,建立常态化联络机制。畅通非公企业反映诉求渠道,及时倾听非公企业法律需求,帮助非公企业及其员工排忧解难,减少企业的诉累,维护澄海玩具、澄海企业的良好形象。如某非公企业负责人向该院反映,企业周边存在若干工厂排放黑烟,严重影响该企业员工身体健康,致使多名技术人员和工人辞职,对企业生产经营造成严重干扰。该院迅速展开调查,发现这些工厂存在私自改造锅炉燃烧废旧木材致超标排放的问题,遂向区环保部门发出检察建议,要求加强对相关企业超标排放的监管,区环保部门和所在镇迅速开展专项整治,对超标排放的工厂进行处罚,并落实整改,使困扰该企业的污染问题得以有效解决。该院还通过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服务的形式,及时为非公企业化解矛盾纠纷,促进非公企业内部和谐安定。如在第15届澄海国际玩具礼品博览会上,一韩国客商向该院驻澄海玩具协会联系点求助,称其与澄海一玩具企业因中韩两国产品标准不一致发生纠纷,希望该院帮助协商解决,该院与澄海玩具协会联手对双方进行调解,最终促使双方握手言和,有效防止矛盾激化和损失扩大。
四、开展法治宣传,引导非公经济依法经营。注重案后预防和法律宣传,深入发案或受侵害企业进行回访,就办案中发现的问题向企业提出建议,帮助完善管理机制。同时,通过专题讲座等形式,以案释法开展法律宣传,提高企业及其员工的法律意识和防范意识,达到“打击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从2011年起,该院连续6年组织干警到澄海国际玩具礼品博览会现场设点,开展法律宣传,提供法律服务,受到非公企业和客商的高度赞誉。开展枪支认定标准知识等专题宣传活动,并利用官方网站、“两微一端”等媒体平台加大保护非公经济发展的法律宣传力度,引导非公企业和非公经济人士依法诚信经营,促进非公经济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