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检察机关采取有力措施扎实开展全国统一业务软件试点应用工作
时间:2013-10-28
近阶段来,我市检察机关把全国检察机关统一业务软件试点应用工作作为检察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组织领导,精心谋划推进,确保统一业务软件顺利上线、运行顺畅。10月14日软件正式上线以来,全市检察机关通过业务系统受理各类案件274件420人,软件试点应用工作开局良好、效果明显。
一、加强领导,建立一体化应用工作格局。我市两级院均把统一业务软件试点应用作为“一把手”工程,成立由检察长任组长、各分管副检察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统一软件应用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规划和协调指挥。赖德贵检察长在党组会、院务会上反复强调要高标准高质量完成统一业务软件试点应用工作,同时多次主持召开由办公室、技术科、案管科等部门负责人参加的专题汇报会,亲自过问并协调解决在平台建设、人员培训、设备采购和软件运行中遇到的问题。各基层院、市院各部门层层动员,统一思想认识,落实工作责任,建立起“领导带头、全员参与、责任明确、考核到位”的一体化应用工作格局,扎实推进统一业务软件试点应用工作。
二、协调联动,强力推进基础平台建设。一是推进检察专网线路加密、边界防护和升级扩容。为保证网络数据安全,市院技术科不等不靠、连续奋战,在9月底完成全市16部数据专网加密机和视频专网加密机的安装调试工作,同时编制出检察专网分级保护建设方案并通过省院评审;积极主动推进本地基础网络建设,采用不断网的方式完成网络扩容提速,实现了市院至省院的二级数据专网网络带宽50M、各基层院至市院的三级数据专网网络带宽30M的目标,为统一软件正式上线提供线路带宽保障。二是做好软件基础数据配置工作。市院案管科积极做好机构设置、人员权限分配、数据访问权限、文书审批权限等基础信息的采集上报工作,同时协调各业务部门合理预留原有系统中未办结案件可能需要的文号,确保各部门内部、各部门之间以及上下级院之间数据衔接准确、案件运行顺畅。在此基础上,技术科技术人员放弃周末休息时间,日夜奋战二十多天,完成了市院统一软件后台配置工作,并赶在9月27日省院正式平台同步覆盖练习平台前基本完成正式平台搭建。三是推进身份认证和电子签章系统建设。市院办公室组织收集全市检察人员的手写签名760多个、单位及部门印章印模100多个、电子印章身份认证100多份,技术科随后赶工制作,对两级院共760多个密匙进行匹配录入,并将密匙与统一软件的个人证书进行绑定,顺利完成了统一软件中的身份认证和电子签章系统的安装工作。
三、全员覆盖,大力组织软件应用培训。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培训原则,确定了骨干集中培训与全员轮训相结合的培训模式,由市院挑选两级院业务骨干13人分12批次参加省院组织的统一业务系统专项培训,然后再专门组织全市统一软件流程操作培训班,确保培训工作全员覆盖。积极搭建与真实应用一致的培训环境,采取多媒体演示和实战演练相结合、课堂培训和远程培训相结合、教师集中讲解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多元化立体培训模式,使两级院领导都真正了解统一软件的开发理念、设计思路和业务审批程序,每一名检察人员都真正掌握统一软件每一项具体要求、每一个程序步骤、每一条操作规范。
四、规范操作,扎实推进软件试点应用。严格执行网上流转、网上审批、网上监督,确保全员使用、全面覆盖、全程同步。严格按照“谁受理谁录入、谁办案谁录入、谁审核谁录入、谁审批谁录入”的原则,各业务部门认真加强对案件信息录入的检查校对,及时、完整、准确填录案卡信息,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严格区分内外网,禁止办案干警随意在内外网上混用u盘、移动硬盘、SD卡等外接移动存储介质,为软件的有效运转提供安全的运营环境。加强签章使用管理,各部门落实专人管理电子印章,从源头上杜绝违反规定使用电子印章的行为。认真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实现运行维护保障全天候、全覆盖,确保“网络不断、系统不瘫、数据不丢”。
五、分析反馈,促进软件系统持续完善。各单位、各部门注重加强对软件试点应用工作的分析研究,实行工作日志和“一天一报”制度,详细记录情况、及时反映问题。市院还每周一次召开案管、技术、办公室等部门联席会议,对一周来的软件应用情况、经验做法和存在问题进行交流探讨,努力解决软件运行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对无法解决的问题及时反馈至省院和系统研发单位,并提出合理的修改完善建议,着力促进统一软件的不断改进完善,为我省试点及全国推广工作积累宝贵经验。